线上研讨会聚焦大学生双创调研,共探创业者行为与社会支持新方向

2025-08-28

2025年8月28日,一场围绕 “当代青年大学生‘双创’背景下创业者行为模式与社会支持研究” 的线上调研分析报告研讨会成功召开。高校双创教育专家、青年创业指导学者、大学生创业团队代表及政府相关扶持部门工作人员齐聚 “云端”,针对该主题的最新调研成果展开深度研讨,旨在为优化大学生双创生态、赋能青年创业实践提供前瞻性指引。

1b9bfb16678440663e3d79882d57d62.png


此次研讨会由济南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创新委员会指导,黑龙江省未来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心、内蒙古硅基信息科技研究所、武汉市智研学创新发展委员会(武汉市智研学创新发展研究院)主办,黑龙江省未来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、黑龙江省未来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市场资源管理办公室、黑龙江省未来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校企就业合作办公室承办,吸引了全国 3多所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者、学者代表参与。

long_pic_1756451481402.jpg

   当前,我国大学生双创工作已进入 “提质增效” 关键阶段,厘清青年大学生创业者的行为逻辑、完善多维度社会支持体系,成为推动双创教育落地、降低创业风险的核心议题。会议开篇,主办方代表点明调研背景:“随着‘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’政策持续深化,大学生创业群体规模逐年扩大,但创业成功率仍待提升。本次调研,共计回收有效问卷 3,597 份,调研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份,参与调研人员学历涵盖专科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四个层次,样本量与覆盖维度均实现突破,旨在从行为模式与社会支持双视角,更全面、精准地破解青年创业痛点。”

会上,调研团队负责人围绕报告核心内容展开解读,重点呈现三大维度成果。研讨环节,各方代表围绕 “如何适配行为模式优化支持体系” 展开热烈讨论副主编陈贺强先生结合调研数据提出:“针对不同学历、不同区域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差异,高校应建立‘分层分类’培育模式 —— 对硕士博士团队侧重技术转化支持,对本专科团队强化轻资产运营指导;同时联合企业开发跨专业实践项目,匹配其团队协作需求。” 大学生创业代表、某 AI 教育项目创始人(硕士学历)分享实践痛点:“我们团队曾因缺乏行业导师指导,在产品定位上走了 3 个月弯路。希望社会能搭建‘创业者 - 行业专家’一对一对接平台,尤其为中西部技术型团队提供更多精准化咨询支持。” 创投机构代表则建议:“基于 3,597 份问卷反映的‘轻量化创业’趋势,可设立‘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’,采用‘小额多轮’投资模式,契合其迭代式发展节奏,同时针对中西部项目适当降低投资门槛,缩小区域支持差距。”
此次线上研讨会的召开,依托覆盖全国、涵盖四大学历层次的 3,597 份调研样本,为高校、政府、企业、创投机构搭建了 “协同对话” 平台,更形成了一系列可落地的共识成果:一是高校需优化双创课程体系,针对不同学历阶段设计差异化内容,增加 “行为决策模拟”“跨专业协作实训” 等模块;二是政府可联合园区推出 “大学生创业共享空间” 区域帮扶计划,重点向中西部省份倾斜;三是创投机构应设计适配不同学历创业项目的轻量化投资产品,扩大融资支持覆盖面。主办方表示,后续将整理研讨成果形成《当代青年大学生“双创” 背景下创业者行为模式与社会支持研究分析报告,提交至文库发布,同时联合参会单位,推动调研结论转化为实际支持举措,助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双创道路上 “走得稳、走得远”。


阅读61
分享